近年來,藥品的全國集采順利推進,地方集采也通過試點擴大集采范圍,為全國集采提供可行性數據參考。隨著醫療器械展開全國集采,中藥被納入全國集采目錄已經成為業內共識。
值得關注的是,國家醫保局日前在“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181號(醫療體育類459號)提案答復的函”中,就中成藥集采的問題進行了回應。答復函指出,將繼續指導地方開展藥品集中帶量采購,根據臨床用藥需求,完善采購方式,合理確定集采范圍,確保藥品質量和供應,滿足群眾用藥需求;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競爭機制,引導企業以成本和質量為基礎開展公平競爭,完善市場發現
價格的機制;通過明確采購量、以量換價、確保使用,通暢采購、使用、結算等環節,促進藥品
價格回歸合理水平。
據《證券日報》記者統計,目前各省市的地方集采試點中,已有青海省、河南省濮陽市、浙江省金華市等地對中成藥進行集采試點探索。其中,金華市帶量采購的中成藥涉及清開靈顆粒、六味
地黃(供|求|鋪|資|價|科|手機訂閱)丸、參麥注射液、蒲地藍消炎口服液等大品種;河南省濮陽市帶量采購的中成藥有
天麻(供|求|鋪|資|價|科|手機訂閱)素、七葉皂苷鈉、
葛根(供|求|鋪|資|價|科|手機訂閱)素等產品,同樣為大品種中藥產品。
鼎臣醫療咨詢總經理史立臣在接受《證券日報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中藥的集采有難度,因為中藥沒有像西藥那樣的一致性評價體系,其
藥材產地、加工工藝、制劑劑型等因素影響中成藥屬性,很難形成一致的質量層次,甚至有的藥品沒有完整的臨床數據,導致中藥產品難以統一標準。但中藥的集采也相對容易,因為同類型中藥生產企業眾多,即便是獨家品種,也有很多可替代產品,集采很容易擠出藥價的水分。
史立臣說:“由于一些歷史原因,導致中藥產業中,產品保護和地域保護情況較為嚴重,同一產品不同公司的
價格差異較大,因此中藥集采是勢在必行的。中藥企業憑借幾款藥品就可以坐收利潤的時代將被終結,一些中藥白馬股在今年不被市場看好,也是因為這些企業未來在集采來臨后,其優良的業績具有極大不確定性。”
對于中藥企業面對集采的變革出路,史立臣認為研發是主要趨勢。因為過去中藥企業沒有較強的競爭和生存壓力,導致研發投入不足。隨著國家對中藥產業的重視和政策傾斜,更多中藥企業會將精力用于研發和產品多元化,除了中藥研發還有向化學藥和生物藥傾注研發資源,一些中藥龍頭上市公司便在以此戰略為目標,建立自己新的護城河。